(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鄂尔多斯:土鸡“啄”开致富路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鄂尔多斯:土鸡“啄”开致富路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鄂尔多斯:土鸡“啄”开致富路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20日电 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土鸡(tǔjī)“啄(zhuó)”开致富路
作者 李爱平 朱智慧(zhìhuì) 王娜
“咕咕(gūgū)咕......”随着(suízhe)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小湖村村民曹翠英的呼唤声响起,300多只土鸡从(cóng)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她麻利地(dì)将金黄(jīnhuáng)的玉米面撒进食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小东西可是我们家的‘金凤凰’,一年能给我带来十几万收入呢!”
村民曹翠英手捧新鲜鸡蛋,在镜头前展示(zhǎnshì)来自田园的收获。 王娜 摄(shè)
“我养鸡已经9年了(le),这个行业周期短、见效快。”曹翠英笑着擦了把汗(hàn)说道。2017年,在政府免费搭建鸡棚的支持下,她在木凯(mùkǎi)淖尔土鸡种源基地购入1000只低价鸡苗,开启了养殖之路。
曹翠英告诉记者,“现在每年能出栏3000只鸡,政府(zhèngfǔ)给了(le)我们很多帮扶政策,让我们心里美滋滋的,感觉特别高兴。”
在木凯淖尔镇,像曹翠英这样因土鸡养殖受益的(de)农户并非个例。木凯淖尔镇土鸡产业不仅撑起了(le)农户的“钱袋子”,更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yǐnqíng)。
图为村民曹翠英家养的(de)公鸡。 王娜 摄
夏日正午,热浪翻滚。走进木凯淖尔镇乌兰吉林村村民闫霞的养殖场,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与水管“哗哗”的水声(shuǐshēng)交织。只见(zhījiàn)她踩(cǎi)着胶鞋(jiāoxié),手持水管为鸡舍降温(jiàngwēn),几百只毛茸茸的小鸡扑棱着翅膀,叽叽喳喳地争抢食槽里的碎玉米。“这些都是客户提前预订的,很快就要装车发走!”闫霞抹了把汗,晒得黝黑的脸上笑意盈盈。
“2019年(nián),我抓住镇里发展土鸡产业的机遇,建起厂房规模化养殖。”闫霞介绍(jièshào),作为全镇首个规模化养殖户,她最初引进2000羽低价优质鸡苗,在政府培训(péixùn)下摸索养殖技术。如今,她的养殖场年出栏肉鸡1万只,春季可供应6万羽鸡苗,还带动周边(zhōubiān)农户养殖,年销售鸡蛋超3万颗,相比(xiāngbǐ)从前增收20多万元。
闫霞表示,下一步,她计划重建标准化厂房(chǎngfáng),引进现代化养殖设备,降低人工成本。“这样不仅能(néng)扩大养殖规模,满足更多(duō)农户的鸡苗需求,还能不断改进养殖技术,确保鸡肉品质。”
木凯淖尔土鸡种源基地是木凯淖尔镇十村联建(liánjiàn)联合体项目(xiàngmù)。目前,基地有7栋(dòng)标准化鸡舍,每天向市场提供6吨左右的鸡蛋,年总产值达1700余万元。基地通过电商平台面向全国范围销售,已经形成(xíngchéng)生鲜、鸡蛋、熟食三大类产品。
木凯淖尔镇(zhèn)镇长格希格(xīgé)巴图表示,木凯淖尔镇的(de)特色产业是木凯淖尔土鸡养殖,这个产业已经(yǐjīng)从最初的散养模式逐步发展成了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成熟产业。目前,蛋鸡养殖规模稳定在30万至50万只,养殖大户数量突破1000户。
暮色中,鄂托克旗木凯(mùkǎi)淖尔镇的村民们又开始为鸡群准备晚餐。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与他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勾勒出(chū)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tújǐng)。(完)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20日电 题:内蒙古鄂尔多斯:土鸡(tǔjī)“啄(zhuó)”开致富路
作者 李爱平 朱智慧(zhìhuì) 王娜
“咕咕(gūgū)咕......”随着(suízhe)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木凯淖尔镇小湖村村民曹翠英的呼唤声响起,300多只土鸡从(cóng)四面八方围拢过来。
她麻利地(dì)将金黄(jīnhuáng)的玉米面撒进食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些小东西可是我们家的‘金凤凰’,一年能给我带来十几万收入呢!”
村民曹翠英手捧新鲜鸡蛋,在镜头前展示(zhǎnshì)来自田园的收获。 王娜 摄(shè)
“我养鸡已经9年了(le),这个行业周期短、见效快。”曹翠英笑着擦了把汗(hàn)说道。2017年,在政府免费搭建鸡棚的支持下,她在木凯(mùkǎi)淖尔土鸡种源基地购入1000只低价鸡苗,开启了养殖之路。
曹翠英告诉记者,“现在每年能出栏3000只鸡,政府(zhèngfǔ)给了(le)我们很多帮扶政策,让我们心里美滋滋的,感觉特别高兴。”
在木凯淖尔镇,像曹翠英这样因土鸡养殖受益的(de)农户并非个例。木凯淖尔镇土鸡产业不仅撑起了(le)农户的“钱袋子”,更成为全镇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yǐnqíng)。
图为村民曹翠英家养的(de)公鸡。 王娜 摄
夏日正午,热浪翻滚。走进木凯淖尔镇乌兰吉林村村民闫霞的养殖场,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与水管“哗哗”的水声(shuǐshēng)交织。只见(zhījiàn)她踩(cǎi)着胶鞋(jiāoxié),手持水管为鸡舍降温(jiàngwēn),几百只毛茸茸的小鸡扑棱着翅膀,叽叽喳喳地争抢食槽里的碎玉米。“这些都是客户提前预订的,很快就要装车发走!”闫霞抹了把汗,晒得黝黑的脸上笑意盈盈。
“2019年(nián),我抓住镇里发展土鸡产业的机遇,建起厂房规模化养殖。”闫霞介绍(jièshào),作为全镇首个规模化养殖户,她最初引进2000羽低价优质鸡苗,在政府培训(péixùn)下摸索养殖技术。如今,她的养殖场年出栏肉鸡1万只,春季可供应6万羽鸡苗,还带动周边(zhōubiān)农户养殖,年销售鸡蛋超3万颗,相比(xiāngbǐ)从前增收20多万元。
闫霞表示,下一步,她计划重建标准化厂房(chǎngfáng),引进现代化养殖设备,降低人工成本。“这样不仅能(néng)扩大养殖规模,满足更多(duō)农户的鸡苗需求,还能不断改进养殖技术,确保鸡肉品质。”
木凯淖尔土鸡种源基地是木凯淖尔镇十村联建(liánjiàn)联合体项目(xiàngmù)。目前,基地有7栋(dòng)标准化鸡舍,每天向市场提供6吨左右的鸡蛋,年总产值达1700余万元。基地通过电商平台面向全国范围销售,已经形成(xíngchéng)生鲜、鸡蛋、熟食三大类产品。
木凯淖尔镇(zhèn)镇长格希格(xīgé)巴图表示,木凯淖尔镇的(de)特色产业是木凯淖尔土鸡养殖,这个产业已经(yǐjīng)从最初的散养模式逐步发展成了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成熟产业。目前,蛋鸡养殖规模稳定在30万至50万只,养殖大户数量突破1000户。
暮色中,鄂托克旗木凯(mùkǎi)淖尔镇的村民们又开始为鸡群准备晚餐。此起彼伏的鸡鸣声与他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勾勒出(chū)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tújǐng)。(完)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